兩會聚焦
  20二手餐飲設備台北14年3月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兩會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中國外交新特點:展示更寬闊視野更積馬爾地夫極作為
  《人民日報》記者:2013年是中國新一屆政府的外交開局之年二手餐飲設備買賣。作為外長,這一年的外交工作給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2014年中國外交怎樣進行?
  王毅:去年中國外交最鮮台灣褐藻醣膠明的特點是主動進取。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順應人民群眾的願望和國際社會的期待,開展了一系當鋪列有聲有色的外交活動。
  有一組數據和大家分享。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密集出訪了22個國家,接待了65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訪華,同300多位外國政要進行會見交流,與各國達成了約800項合作協議。
  還有一組事實要告訴大家。一年來,我們有力地維護了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推進了與主要大國的關係,提出了“一帶一路”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議,在敘利亞、伊朗等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方面發揮了建設性作用。我們還首次派出了成建制的安全部隊赴馬裡維和,首次在實戰狀態下派軍艦為敘利亞化學武器的運送提供護航。
  2013年的中國外交展示出更寬闊視野、更積極作為,不僅是成功的開局之年,也是創新之年、豐收之年。
  2014年,中國外交將繼續積極進取,重點從兩個方向作出努力:一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服務於國內全面深化改革。第二個方向是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
  中國外交新理念:周邊外交親誠惠容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過去一年中國外交不斷推出新的理念和新的舉措,明顯地感覺到中國外交的風格正在轉變。作為外長,您是怎樣解讀的?
  王毅:這些年來,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發展起來的中國如何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係。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致力於外交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在保持外交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相繼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新的理念和舉措。
  比如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就是要打破大國之間往往衝突、對抗的歷史宿命,走出一條合作共贏、惠及各方的當代新路。這體現了我們處理大國關係的新思維,也體現了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責任和擔當。
  比如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就是為了進一步展示中國對鄰國的誠意和善意,願意同周邊國家一道打造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周邊睦鄰政策的新發展,也展現了中國開放和包容的胸襟。
  再比如,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就是要在同發展中國家打交道的時候,堅持道義為先,更好地重視和照顧他們的需求。這傳承了中國對外交往的優秀品格,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成為中國外交一面重要的旗幟。
  這些新的理念和舉措向世界傳遞的信息是:中國不僅自己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也希望其他國家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夢既是中國人民的,也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緊密相連,休戚相關。
  中俄:共同維護戰後國際秩序
  俄塔社記者:習近平主席上個月專程出席了索契冬奧會開幕式,連續第二年把俄羅斯作為首訪國。您如何評價當前的中俄關係?2014年中俄關係發展和合作的重點是什麼?
  王毅:當前的中俄關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階段。雙方高度信任,相互堅定支持,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兩國元首間建立起的深厚友誼對中俄關係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說到今年的中俄關係,我認為核心就是要使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繼續保持高水平運行,不斷增進政治互信,深化戰略合作,在這個基礎上有幾件重要的任務要落實。一是要全力打造務實合作的“升級版”,尤其要推動大項目合作取得新突破。二是要辦好青年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動,鞏固和深化中俄關係的社會基礎。三是要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籌備好2015年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
  中美:亞太地區不應成為博弈場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雙方將怎麼本著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精神,以更加透明、更加協作、共同承擔責任的方式維護亞太的和平與穩定?
  王毅:中美關係極為重要,也極其複雜。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35年的發展趨勢是中美對話與合作越來越深入,合作的需求遠遠大於分歧。35年的經驗教訓集中到一點,就是要相互尊重。
  如果把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比作建造一座大廈,那麼相互尊重就是這座大廈的地基。只要中美雙方真正做到尊重彼此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這個地基就一定能打得牢,就能抵禦風吹雨打,真正建成一座合作共贏的宏偉大廈,不僅惠及中美,也會造福世界。
  我們願意同美國一起共同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在這一地區實現良性互動。我們認為,亞太地區應該成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實驗田,而不是相互爭鬥的博弈場。
  中日:歷史和領土沒有妥協的餘地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我想問的是中日關係。李克強總理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歷史問題,他說要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絕不允許開歷史倒車。現在中日關係很困難,外界也有一些擔心的聲音。您認為如何才能走出中日關係目前的僵局?有人把當前的中日關係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和英國的關係,您對此怎麼看?
  王毅:李克強總理的講話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心聲,體現了中國維護和平的責任,我們完全擁護。
  中日是近鄰,本應和睦相處,目前的局面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也不符合中日兩國人民的利益。
  1972年中日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的時候,雙方曾就妥善處理歷史、臺灣以及釣魚島等問題達成了重要的諒解和共識,構成了中日復交的前提,也打下了兩國重歸友好的基礎。但是近來日本領導人的一系列言行背叛了中日復交的精神,破壞了中日關係的根基,中國人民當然不會、也不可能答應。
  在歷史和領土這兩個原則問題上,沒有妥協的餘地。如果日本某些人執意要為當年的侵略歷史翻案,我相信國際社會以及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士也都絕不會容忍和姑息。
  至於有人將現在的中日關係與一戰前的英德關係相提並論,我想強調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與其拿一戰前的德國做文章,不如以二戰後的德國作榜樣。只有認真清算過去,不再出爾反爾,才能走出僵局,開闢未來。只有真正堅持和平道路,不再說一套做一套,才能獲得鄰國和世界的信任。希望日本的領導人能夠懂得這些基本的道理,能夠尊重人類良知和國際公理的底線。 據新華社電  (原標題: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t67rtcqx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